产能过剩挑战中国经济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 “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美国、日本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产能利用率指标进行工业统计和跟踪分析,是用于反映工业经济实力和工业经济走势的一个主要月度指标。可惜中国国家统计局没有编制及公布这个指标。 虽然中国没有产能过剩的指标,但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 “产能过剩”。 传统行业而言,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发布的《 2012 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中指出,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1.6 亿吨以上,水泥产能过剩超过 3 亿吨,有色金属行业的电解铝这些年的无序扩张也导致了长期产能过剩的风险,其产能利用率在 2007 年将近 90 %,由于盈利丰厚,吸引了许多企业新建大规模产能。各地一窝蜂而上的结果是产能扩张太快,行业产能利用率迅速降低,近两年已经降至 65 %左右。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在 2007 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 83 %以上,但 2007 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 80 %,即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 。 新兴产业方面也有不少案例。据报道,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业目前产能闲置逾 40 %;光伏产业产能也严重过剩,据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对所属 160 多家企业的统计,产能已经达到了 35 ,全国光伏企业总产能在 40 上下,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装机量还多。 产能过剩是今后 5 年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中的最大挑战。产能过剩的发展使企业的投资预期下降,其解决需要合并关闭一些工厂,这会导致失业,打击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行压力 。 产能过剩在企业层面的影响如企业净利率降低,负债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进而将风险传递到银行业。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其连续 5 年年增长率超过 100 %,在产品价格暴跌的背景下企业利润锐减乃至大面积亏损,巨额负债更令企业如牛负重。有数据表明, 20 1 0 年,光伏产业毛利率还在 30 %左右; 2011 年就降到 10 %以下,而行业内企业毛利率若低于 10 %,很难实现盈利;到 2012 年上半年,海外上市中国光伏产业股中,毛利率低达 1 %以下者已经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为负数。而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是产能过剩的体制性原因,表现在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尤其在 2009 年和 2010 年“四万亿”投资带领下,企业盈利改善,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攀升;而 2011 — 2012 年是行业前期投资下产能释放的高峰时期,然而这时随着经济总需求的逐季下行,产能过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题目 : 产能过剩成中国产业发展“痼疾”老病为何频发? ( 500 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