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学,免费搜题
登录
搜题
【多选题】
一般信息的特征包括( )
A.
信息的真实性
B.
信息的时间性
C.
信息的不定性
D.
与信息载体的不可分性
E.
信息的变化性
拍照语音搜题,微信中搜索"皮皮学"使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知识点:
.
..
皮皮学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描写 ____ 的诗。
A.
战争
B.
悔恨
C.
思念故乡
D.
赞美风景
【单选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
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
“老病南征日”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D.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多选题】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1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2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3。 【注】1玉垒:山名。2西山寇盗:指吐蕃。3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单选题】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
A.
a
B.
b
C.
c
D.
d
【单选题】十七、春望 (唐) 杜甫 1 . (2017· 北部湾经济区 ) 下列对诗作赏析 有误 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诗通过对 “ 花 ”“ 鸟 ” 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
A.
(5分)
B.
B(0分)
C.
C(0分)
D.
D(0分)
【简答题】Most violence happens in parking areas.
【单选题】杜甫有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
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单选题】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单选题】孕妇王某,末次月经是2013年12月7日,预产期是
A.
2014-08-14
B.
2014-09-14
C.
2014-09-15
D.
2014-08-15
E.
2014-07-14
【单选题】杜甫有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相关题目:
【多选题】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1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2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3。 【注】1玉垒:山名。2西山寇盗:指吐蕃。3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