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应时而变,成就未来(生涯决策) 【案例呈现】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为养家糊口而放弃学业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推销员,首先要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便充分运用了这个“窍门”。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时时候,就工作16个小时,天天如此。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自己的事业。”就这样,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7倍。经过这短短一年,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1950年,22岁的主动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利用从叔父及堂弟处借到的4万多港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5万余港元的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1957年年初的一天,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个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畅销欧美市场,这给了很大的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可以从事塑胶花生产。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抓住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创业5年后,“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雅号。 【思考问题】 1.创业的故事中有两个关键的决策点是什么? 2.做好职业决策需要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