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籀文)只是国文字的一种风格,它是否具有承前启后的字体阶段作用目前也无法证明,它被置于金文和小篆之间,仅仅是依据说的小篆“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然而小篆本身是否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都成问题,用来证明大篆的阶段性地位实在有点勉强。而且,如果大篆能够代表战国时期(宣王以后)的社会字体,文字怎么处理,它们跟大篆以及前后时代的文字是什么关系?实际上“文字”与“战国文字”具有部分重叠。这些问题不能回避。我们认为战国时期文字风格多种多样,国而言,《说文解字·序》就说:“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六国字体也多有异同,很难用哪一种字体来代表那个时代,垄断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