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产业逃脱死局---富士的生存战略 “到了不卖汽车的年代,汽车生产公司要如何生存?”,富士胶卷的新任CEO于2000年上任社长的时候说,谁也没有预想到“胶卷的时代”这么快就终结了。虽然1980年开始,由于数码相机的出现,导致胶卷成了夕阳产业,但是胶卷仍是当时最大的创收产业。全世界的胶卷市场中,柯达,富士,爱克发三大企业分天下,收益也相当可观。当时富士的胶卷部门的利益占整个公司的总收益的70%。但是从天堂跌落至地狱只是一瞬间的事。从2000年的巅峰开始,全世界的胶卷市场以每年20~30%的趋势减少,2005年为止,有着140年历史的德国爱克发破产,2013年,有着131年历史的柯达也宣告破产。 新任CEO(Komori Shigetaka)的战略: 首先,将企业的目标从“打倒世界第一的柯达”转换为“脱离胶卷的结构调整”。即劝说员工“目前的状况是如果不调整结构所有人都将失业”,是大家齐心果断地离开胶卷产业。2004年,公司大改造,投入了2000亿韩元(按照现金指数相当于今天的2兆韩元),粉碎胶卷工厂,贩卖流通渠道整理,缩减人力(2006年为止缩减了5000名员工)。 然后,实现企业的多元化。2000年开始约投入了7000亿韩元收购兼并了药品公司富山化工(2008年),美国的超声波诊断设备制造企业sonosite(2011年)等40余家公司。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快速的决策和果断的执行力。收购的原则也很鲜明,“绝不涉足与本企业无关的领域,尝试着将开发胶卷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化学物质等已有的技术核心力量最大化的利用”。例如富士的化妆品公司“Astalift()”中主要的成分即是胶卷中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胶原蛋白”。透明度,轻薄度,以及均衡的表面等胶卷所需的技术应用到了向电子素材企业的变身。 最后,果断地研发新技术。10年期间针对构造调整的不懈努力,富士如今完全转变为医疗器械,电子材料,化妆品公司了。胶卷产业的卖出比重从2000年的20%下降到现在的1%。医疗,电子材料,化妆品领域的卖出比重超过40%。虽然金融危机时富士的年均利润为600亿-700亿(韩元),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经过了2008年的缩减人力等第二次结构调整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