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远去的邮驿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 朝算起,至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了。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车、 船、牲畜)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 唐代的官办驿站遍设于交通线上。一般是 30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 630年前后,共有驿夫 18000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 “十里走一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飞雪,峰戍断无烟。”关山飞雪,连烽火台都燃不起告警的烽烟,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 “五里一邮,十里一亭”,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92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20 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答书》,便是安史之乱后在吐蕃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从敦煌向肃州(今酒泉)所发出的一封求援信。可是由于战乱致驿道受阻,这封信终未到达目的地,而在敦煌藏经洞中沉睡了千年。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唐代也有 “黔阳信使 应稀少,频频劝酒杯 ”的诗句,同样抒发的是对民间通信不畅的感慨。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 “水一弯,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 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设置的。 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