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名满天下的时代是公元 8世纪。这是以开元、天宝盛世为标志的中国政治社会的黄金时代;同时,以、代表的中国诗歌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所以,是处在千古的,既是国家民族的黄金时代,又是诗的黄金时代的交叉点上的。 的诗歌是我们民族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自信,同时又视野开阔、意气飞扬的一种表达。出生于碎叶,幼时最原始的记忆是在西域少数民族地区。他从六岁到四川定居,二十五岁离开四川,一直在长江中下游漫游到四十岁。所以,是以胡地的风气、的气质和长的气象,改造了的诗坛。 怎么样改造中原文坛的呢 ?以《把酒问月》为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这是别具风采的人的姿态。诗人借着酒兴,与月对话,对人生和宇宙的秘密进行哲理追问。但月亮是什么时候有的?无从作答。他问的是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深层奥秘。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屈原的《天问》中出现过。诗人问月时,半含醉意,半呈天真,人和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生命的浑融。所谓攀月不得,讲的是人和月远离。但月行随人,讲的却又是人和月相近。在这一攀一随的动作中,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生动的生命感。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中国诗歌最美好、最透明的一种想像,跟月亮有关系。譬如,比大十一岁的写过一首乐府诗叫《春江花月夜》,诗人面对宇宙的苍茫空间,发出一种哲学的叩问。但的《把酒问月》比的《春江花月夜》多了一点神话的想像和超越性。也写过《嫦娥》,比多了一些博大的、空明的对生命的质疑。所以的诗上承,下启,富于超越性和很强的主体性,创造了一种酒道和诗道、人道和天道相浑融的境界。 诗对气象的表达行他独特的美学方式。这集中体现在三点上:第一是醉态思维;第二是远游姿态;第三是明月情怀。以醉态把自己的精神体验调动和提升到摆脱一切世俗牵累的、自由创造的巅峰状态。他一生爱人名山游,以远游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把雄奇和的山川作为自己辽阔、博大精神的载体。同时,他又用明月这个意象,引发人和宇宙之间的形而上对话。所以说,精神上的关键点是醉态思维、远游姿态和明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