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了解他所在社区的人们喜欢的口味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他找了些喜欢可口可乐的人,要他们在一杯可口可乐和一杯百事可乐中,通过品尝指出喜好。杯子上不贴标签,以免商标引发明显的偏见,于是在百事可乐上标志为“1”,将可口可乐的杯子标志为“2”。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而非可口可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
A.
参加者受到了一定的暗示,觉得自己的回答会被认真对待
B.
参加实验者中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同时喝过这两种可乐,甚至其中的30%的参加实验者只喝过其中一种可乐
C.
多数参加者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情况是了解的,并且经过研究证明,他们普遍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态
D.
在对参加实验的人所进行的另外一个对照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这些实验者中的大部分更喜欢数字1,而不是数字2
【判断题】远距离、大纵深的立体化作战,使战场前后方的区别增大。判断对错
【多选题】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价格决策。双方都可以保持价格不变或者提高价格,博弈有四种策略组合如下,那么其博弈均衡包括( )(1)如果双方都不涨价,各得利润10单位; (2)如果可口可乐不涨价,百事可乐涨价,可口可乐利润100,百事可乐利润-30; (3)如果可口可乐涨价,百事可乐不涨价,可口可乐利润-20,百事可乐利润30; (4)如果双方都涨价,可口可乐利润140,百事可乐利润35;
【单选题】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了解他所在社区的人们喜欢的口味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他找了些喜欢可口可乐的人,要他们在一杯可口可乐和一杯百事可乐中,通过品尝指出喜好。杯子上不贴标签,以免商标引发明显的偏见,只是将可口可乐的杯子标志为“M”,将百事可乐的杯子标志为“Q”。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而非可口可乐。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A.
参加者受到了一定的暗示,觉得自己的回答会被认真对待。
B.
参加实验者中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同时喝过这两种可乐,甚至其中30%的参加实验者只喝过其中一种可乐。
C.
多数参加者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情况是了解的,并且经过研究证明,他们普遍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态。
D.
在对参加实验的人所进行的另外一个对照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这些实验者中的大部分更喜欢英文字母Q,而不大喜欢M。
E.
在参加实验前的一个星期中,百事可乐的形象代表正在举行大规模的演唱会,演唱会的场地中有百事可乐的大幅宣传画,并且在电视转播中反复出现。
【判断题】百事可乐在 1939 年推出12 盎司的“双倍装”对抗可口可乐,创造了战略优势,一战成名。()
【单选题】下列关于河南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 、 黄河中下游 , 因古时为齐州 , 故简称齐 。
B.
河南属暖温带 --- 亚热带气候 、 湿润 ---- 半湿润季风气候 。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 , 春季干旱风沙多 , 夏季炎热雨丰富 , 秋季晴和日照足 。
C.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 先后有 20 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 , 中国七大古都中洛阳 、 开封 、 安阳就都在河南 。
D.
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是以古 、 河 、 拳 、 根 、 花为特色旅游资源 。 河南的文物很多 , 其中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 , 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 。
【多选题】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个公司进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可口可乐公司可以采取高价和低价战略,百事可乐公司同样可以采取高价和低价战略,百事可乐公司先行动,可口可乐公司后行动,那么()
【简答题】图a描述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市场的初始均衡状况。一瓶2升装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价格相同,都是1.50美元,数量也相同,都是每周1 200万瓶。可口可乐的供给和百事可乐的供给都由图中的供给曲线S给出。但是,如图a所示,可口可乐的需求曲线是DC,百事可乐的需求曲线是DP,可口可乐的需求比百事可乐的需求更有弹性。现在政府对每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征收1美元的销售税。 a.消费者为每瓶可口可乐支付的价格多于...
【单选题】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了解他所在社区的人们喜欢的口味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他找了些喜欢可口可乐的人,要他们在一杯可口可乐和一杯百事可乐中,通过品尝指出喜好。杯子上不贴标签,以免商标引发明显的偏见,于是在百事可乐上标志为“1”,将可口可乐的杯子标志为“2”。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而非可口可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
A.
参加者受到了一定的暗示,觉得自己的回答会被认真对待
B.
参加实验者中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同时喝过这两种可乐,甚至其中30%的参加实验者只喝过其中一种可乐
C.
多数参加者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情况是了解的,并且经过研究证明,他们普遍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态
D.
在对参加实验的人所进行的另外一个对照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这些实验者中的大部分更喜欢数字1,而不是数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