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学,免费搜题
登录
搜题
【简答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甲乙两组同学围绕这瓶氢氧化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______①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②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②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______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如果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变质,甲组同学认为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应呈无色,同学思考后认为甲组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 ③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向过滤后的滤液中滴入______ ______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 ①甲组同学:称取20.00样品,放入过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同学:称取20.0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任选一组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 (1)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方案都不妥,理由是:______. (2)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20.0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70.0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95.00 120 145 170 192.8 215.6 240.6 (2)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不要写出计算过程)
拍照语音搜题,微信中搜索"皮皮学"使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知识点:
.
..
皮皮学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倒位杂合体中倒位区段及其临近区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A.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B.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C.
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D.
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判断题】在任何地图上都存在长度变形。( )
A.
正确
B.
错误
【简答题】关于抗原的理化特性,下列说法错误是
【单选题】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倒位杂合体的倒位区段到临近区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
A.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B.
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C.
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D.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判断题】在任何地图上都存在长度变形。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卖白菜》的作者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
A.
正确
B.
错误
【多选题】患者,男,32岁,从高处坠落,神志清楚,头面部有血肿,鼻孔持续流出粉红色血水,嗅觉和视力稍有减退,临床拟诊颅前窝骨折。下列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去枕平卧位
B.
鼻腔不冲洗
C.
避免擦鼻涕
D.
不做腰椎穿刺
E.
按时使用抗菌药物
【判断题】在任何地图上都存在长度变形。
A.
正确
B.
错误
【简答题】你是TestKing的网络开发者,你已经成功地为TKWarehouse完成了一个基于详细目录系统地网站,试验用户总是在抱怨当插入一个新的成分时,固定的模式总是不能很充分的响应你最直接的需要是确保你的网络应用程序能够正确地显示,并且可以利用英特网浏览器和Netcape浏览器拥有可靠地操作,你应该怎么做?A. 执行单元测试 B. 执行集成测试 C. 执行反馈测试 D. 执行加载测试 E. 执行平台测试
【多选题】哪些元素能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
A.
Mo
B.
W
C.
Mn
D.
N
E.
Al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