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油 腻 ( nì) 嘟 囔( dū) 腊 肉( là) B. 肿 胀( zh Ǒ ng) 沸 腾( fèi) 孥 孥( nú) C.锅 铲 ( chǎn) 搁 置( gē) 栗 子( sù) D. 唾 沫( tuÒ) 焖 饭( mèn) 奈 何( nài)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 1)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 ,你就吃两碗半 ...... ”( )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 :“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 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 “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 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 :“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 们敬爱的,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请你在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一读,你会有意外的惊喜。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 一衣带( )落石( )生入( )里逃( )离死别 牛( )通广( )快人( )口如( )览无余 手无寸( )证如( )清水( )而不( )事求是 虎口余( )死存( )( )不可( )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