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指古代的陶器。其主要类型有三种:夹炭黑陶、黑衣陶和细泥薄壁黑陶。其中山东龙山文化的细泥薄壁蛋壳黑陶最具代表性。 细泥薄胎黑陶,在烧容过程中使用烟煮法,利用渗作用,使陶胎中他含游离的碳,故胸胎里皆呈黑色。 代表着黑陶文化最高水平的蛋壳黑龙山文化最具显著特征的遗物。故龙山文化也曾被称为黑陶文化。蛋壳黑陶的分布范围校小,仅限于山东东部一带,西至山西一倒,如章丘城子崖、日照两城镇和潍坊等地都发现有细泥薄胎的蛋壳黑陶。 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胎壁厚一般仅0.5~1毫米,胎壁最薄处甚至在0.3毫米左右,其表面乌黑,极似鸟金釉色,光亮犹如玻璃,因此称为蛋壳黑陶。其有“黑如漆、、纸、硬如瓷”的美誉。蛋壳黑陶的主要产品有弦纹杯、大宽沿、大宽沿等,蛋壳黑陶胎质轻巧,制作精致,造型优美,如胶县三里河出土的一件高20厘米的,仅重40克,又如潍坊出土的大宽沿弦纹等,其形制有强硬的棱角,强劲的转角,峻拔挺秀,非常规矩整齐,有些器具镂空装饰相当别致,其水平不仅达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艺术的顶峰,而且在世界新石器时代制陶艺术中也极为罕见。 蛋壳黑陶的烧造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把选好的陶土精心淘洗,去除胸土中较粗的颗粒,和成粘度、祖细度的泥料。接着用快轮制坯,即把泥科放在陶轮上,借其快速转动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制成器形规整、厚簿均匀、壁纸的陶坯,制炻过程中有时还顺手作出几道凹凸的弦蚊,有时把豆杯的制成竹节形或在上面穿镂孔眼,有时还刻划各式各样纤细的纹饰,如三角纹、折线纹、方格纹等,少数器物还刻有类似后代青铜礼器的云雷纹。最后再用鹅卵石等坚硬光滑的东西在半干的陶坯上进行精工打磨,使器物表面光滑而带有光泽,然后把精制的陶坯摆入陶窑烧制,我们知道,红陶窑封闭不严,陶土中的铁元素氧化的结果;灰在烧成末期严密封窑,使铁元素还原的结果;而薄壁黑陶则是在烧成末期严密封窑,使窑室内温度高达1000°C左右,以使陶器坚硬如瓷,并用烟文法进行渗碳,使陶器表里皆黑,这样就烧造出乌黑发亮、壁纸的蛋壳黑陶。 制作这种蛋壳的精品,不仅需要有长期的丰富经验,还得有相当熟练的技术,这说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已非常专业化,可能已为某些富有经验的家族所掌握。 (节选自《古代艺术三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