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 1. 凯尔森说: “ 妥协是民主本性的组成部分。 ” 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 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 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 ( 群体 ) 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 “ 公共 ” 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 “ 超稳定性 ” ,成为一部 “ 活着的宪法 ” 。 —— 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 “ 大妥协 ” 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 “ 投机 ” 革命, “ 篡夺 ” 了革命果实; “ 大妥协 ” 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 “ 大妥协 ” 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 —— 兼探往东北的一个原因》即指出,《优待条件》并非由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 章永乐《论清朝与中华民国的 “ 大妥协 ” 》 (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 “ 妥协 ” 现象在不同国家民主进程中频频出现的原因。( 6 分) (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归纳 “ 妥协 ” 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