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学,免费搜题
登录
搜题
【简答题】
[事故经过] 1996年6月29日早晨7~8时,一百多名村民先后来到四川省简阳市镇某火炮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兑药切引工从材料库中领取了几把引线(每把1000根,长约 1200毫米),走到第一个水泥工作台,垫上木板,将引线放在上面用菜刀切成小把引线,装入小筐放在插引工作台旁,由插引工领去插引。在捆扎引线时,一杂工用他的切引菜刀在切引工作台上切了500张油蜡纸。之后,肩上搭着引线在工棚插引区域来回走动,并用刚切完油蜡纸的菜刀和垫板,随意切引线。8时40分左右,切引线时发生燃烧,引起待插引火炮发生爆炸,随即引起待编饼火炮爆炸。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大约 300千克的火炮爆响剂的爆炸冲击波冲毁了除厂区北侧的工库房和东侧山坡上三幢工库房外的所有建筑物,死亡39人,重伤9人,轻伤4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简阳市公安局曾明确要求该火炮厂引发这起事故的厂房只能作为卷筒、封底、编饼等非危险工序的生产,所有危险工序及库房都必须设在山上新建厂房内,全厂职工人数不得超过30人。而事故发生时,厂房内切引、插引等危险工序与封底、封面和编饼等一般工序混于同一厂棚内,全厂职工114人,严重超员。生产现场工序混乱,兑药切引工违章操作是造成这起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该火炮厂在1996年4月中下旬,岗位混杂、生产工人超过核定人数等问题被有关部门要求停产整顿。但该厂6月23日未经任何部门检查验收,就擅自分成两个独自生产经营的大组恢复生产,恢复生产后仍然违章把非危险工序与危险工序混在一起。该厂整顿期间将生产工人裁至23人,符合30人的核定人数。但恢复生产后至发生事故的7天内,该厂增加了91人。工厂对新来人员仅简单强调不准带烟火和穿硬底鞋等安全常识,就安排上岗生产。包括厂长在内的管理人员中也只有正厂长一人经过正规培训,兑药、切引等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均未参加过培训考核,造成违章操作,兑药比例严重错误,装药量超标并使用违禁药品雄黄等事故隐患,最终因兑药切引工错误切引,生产现场工序混乱酿成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责任处理] 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正、副厂长因目无法纪,一意孤行,违章指挥,应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预防措施] 因烟花爆竹生产所用原料具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故国家对从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开办条件、安全生产管理、烟火药管理、仓储、运输及销售等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拍照语音搜题,微信中搜索"皮皮学"使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知识点:
.
..
皮皮学刷刷变学霸
举一反三
【单选题】在Cisco路由器上用于永久保存路由器的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软件的存储器是
A.
ROM
B.
NVRAM
C.
RAM
D.
Flash
【单选题】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和数据,保存工业现场输入的开关量或模拟量信息,以及存放PLC运行中系统软器件的位状态和数据的是( )
A.
ROM
B.
EPROM
C.
RAM
D.
EEPROM
【单选题】为了保护零件加工程序,数控系统有专用电池作为存储器( )芯片的备用电源。当电也电压小于4.5V时,需要换电池,更换时应按有关说明书的方法进行
A.
RAM
B.
ROM
C.
EPROM
D.
CPU
【单选题】醛缩酶的底物是下列哪种物质?
A.
6-磷酸葡萄糖
B.
1,6-二磷酸果糖
C.
6-磷酸果糖
D.
磷酸甘油酸
【单选题】EMP途径中的醛缩酶的底物是:
A.
6-磷酸葡萄糖
B.
6-磷酸果糖
C.
1,6-二磷酸果糖
D.
1,3-二磷酸甘油酸
【判断题】根据P=UI,当加在电阻R上的电压减小一半时,功率也对应减小一半
A.
正确
B.
错误
【单选题】醛缩酶的底物是( )。
A.
G-6-P
B.
F-6-P
C.
F-1,6-2P
D.
1,3- 二磷酸甘油酸
【简答题】关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 (A)计算机中有一个 ROM,其中保存着一些程序,被称为 BIOS,当机器接通电源后首先读取这些程序并予以执行; (B)计算机接通电源后执行的第一个程序就是内存中的操作系统程序; (C)计算机接通电源后执行的第一个程序是 ROM中的程序,该程序的主要作用是将操作系统从磁盘上装载入操作系统; (D)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也可以执行程序,但...
【单选题】醛缩酶的底物是( )。
A.
6-磷酸葡萄糖
B.
6-磷酸果糖
C.
1,6-二磷酸果糖
D.
1,3-二磷酸甘油酸
【单选题】在EMP的途径中醛缩酶的底物是 。
A.
6-磷酸葡萄糖
B.
6-磷酸果糖
C.
1,6-二磷酸果糖
D.
1,3-二磷酸甘油酸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