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设“诚信档案”好 考试不诚信,高考难录取。教育部前不久宣布,以参加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违规事实及处理结果为主要内容的“考试诚信档案”,将记人高考考生电子档案并提供给有关高校,作为高校是否录取考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考生进行必要、善意的诚信考核,这种做法值得称道。 教育产品最终要输,高考作为精英人才选拔,如果这些未来公民屡屡在最起码的诚信道德方面都不及格,这不但是教育的失败,更会增加诸多社会灾难和不安定因素,因此,注重诚信等品德考核应是一种教育必然。道德考核是自古以来的教育追求。高考将诚信记录作为是否录取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在不同的“诚信分值”面前得到不同的评判结果,这种权威性、关键性评价能督促学生提高道德意识,向善,慎独养德。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共识,而要想具有良性精神生态和愉悦指数,就要注重“精神美容整容”、“精神桑拿浴”,摒弃污浊、低劣、低级趣味,崇尚高尚、诚信、温文尔雅。在干部考考评、公民个人年终考评,乃至各种就业机会的考评中,人们都很讲究德能,注重诚信做人,所以,教育部强调诚信,也是与社会规则的认同、接轨,优化德育教育,优化德育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相吻合的。 注重诚信等道德考核还是一种世界教育趋势。道德考核已成为很多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录取的共同要求,比如在美国,虽然其主流社会道德观与我们有差异,但他们的“实践成绩”、“社区服务成绩”等个人道德素质和人格评介成绩,促进学生道德自律。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措施有涉嫌侵犯学生人权的嫌疑。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学生是自己的权益,但这种权益是建立在社会道德规则基础上的,个性的下位规则应该服从社会道德的上位规则,过分强调个性权益,那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和私欲膨胀,甚至会导致礼乐崩坏,人性恶化,行之不远,社会上,有些人将诚信视为笑谈就是证明。 一个良性和谐的社会应该使道德高尚者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高回报率,因此,基于这种社会基础,弘扬善良美德,不仅仅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更是社会大教育的终极目的:注重每位公民心理的健康与心态的和谐,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