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的变迁 职业从其产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的兴起,有的消亡,有的繁荣发达,有的凋零衰败,各自经历着不同的命运。在职业产生初期,职业种类少,发展缓慢。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增加的速度逐渐加快。 据有关统计,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周朝 ) ,社会职业与行业是同义语,只被分为了六大类,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而所谓“百工”就是技艺匠人的总称,当时木工 7 种,金工 6 种,、染色工各 5 种,还有其他各种工种,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十种,十分简单。 到了隋朝,增加到100个行业,比周朝增加了一倍多。到了宋朝,行业多达 220 个,又比隋朝多了一倍多。明朝增至 300 多个,当时人们就把社会职业分工统称为“三百六十行”。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社会职业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政府公布的《职业分类大典》,我国职业类型共有 8 个大类, 66 个中类, 413 个小类,共 1838 个职业,加上后来新增的和 2004 年以来正式发布的 10 批新职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职业 1989 个,预计今后每年还将新增 30 职业。但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职业已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我国的新职业究竟有多少,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统计,但远远超过国家发布的数字确定无疑。精算师、留学顾问、网络编辑员、动画绘制员、数字视频合成师、景观设计师等,这些在 30 年前无论如何都设想不出的职业,如今早已出现在新的职业分类大典中。 请回答:什么朝代,人们就把社会职业分工统称为“三百六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