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接手的燕京大学,校址在北京东城的盔甲厂,规模很小,学生只有94人,大多数靠奖学金维持。从1922年起,他15年内往返美国10次,募捐筹款,其中一次就募得150万美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有了经费后,他决定给学校另选新址。他和同事寻遍北京四郊,找到清华园西边的一块地。这里原是清代一个亲王废弃的园地,后转到陕西督军 手中。司徒雷登专门到陕西会见,建校很感兴趣,以6万大洋将地产卖给燕京大学,并把其中的1/3捐作奖学金。这一块地有40公顷,再加上陆续又在附近买进的其他荒废园地,使燕京大学的总面积达到原来的数倍之多 。司徒雷登提倡 学术自由 ,要求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 九一八事变 后,他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的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21年他受聘为中国教会教育调查团成员。1930年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1年 太平洋战争 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 日本 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 问题:以上材料说明,教会大学校长的重要职责有哪些?20年代后,燕京大学的发展体现出教会大学的哪些发展趋势?燕京大学在办学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