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 “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 2001 年的 7955 万人次增长到 2014 年的 7 . 2 亿人次, 13 年间增长了 8 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 “ 第二课堂 ” ,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2014 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 3000 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 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 “ 博物馆之城 ” 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 “ 博物馆之城 ” 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 材料二: 2008 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