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对《终南别业》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说,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
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
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单选题】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结构图的基础是( )。
【单选题】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句诗开头: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它重复叠现,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
B.
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四幅饥馑流亡图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C.
这首诗的语言具有散文美,平实自然,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又看不到什么有形的技巧所 谓散文美,也正说明诗歌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它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这也正是诗的大气之所在如 “ 寒冷 ”“ 封锁 ” 等词语虽然简洁,但极富于弹力与表现力
D.
“ 土地 ” 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这里的 “ 土地 ” ,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 “ 象 ”
【判断题】按照国际惯例,所得来源地拥有优先征税的权力。因此,要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进行税收筹划,除了要明确应纳税所得的规定外,还必须搞清楚何谓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即必须掌握所得来源地的认定方法或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征税范围的税收筹划。( )
【判断题】按照国际惯例,所得来源地拥有优先征税的权利。因此,要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进行税收筹划,除了要明确应纳税所得的规定外,还必须搞清楚何谓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即必须掌握所得来源地的认定方法或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征税范围的税收筹划。
【判断题】按照国际惯例,所得来源地拥有优先征税的权力。因此,要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进行税收筹划,除了要明确应纳税所得的规定外,还必须搞清楚何谓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即必须掌握所得来源地的认定方法或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征税范围的税收筹划。( )
【单选题】阅读下面某教师的课后反思,按要求答题。今天与学生一起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在组织学生讨论了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本诗进行质疑。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就这首诗的句子含义和其他内容提出疑难问题。但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发言,我以为学生可能都没有什么疑难问题可提了。正准备进入下个教学环节时,有个男生却主动站了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赞成陶渊明那...
A.
教学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料和课外学习资料,而且还包括教师和学生这一“活”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料和课外学习资料是固定的、非动态的,而教师和学生这一教学资源却是不确定的、动态的
B.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提出许许多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可能超出教师原先的教学设想,有时学生的一句不经意的话里,却包含了丰富的、意想不到的对拓展教学内容、对启发学生思维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十分有利的教学资源 。
C.
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机智高明的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在课堂上应时刻鼓励学生大胆的“异想天开”和“奇思异想”,欢迎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不用加以特别的纠正和引导,以避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D.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有所预设,但又不能囿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善于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有所变通,调整或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并因势利导
【多选题】根据教材的观点,下列论述 正确 的是( )。
A.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 试剑石某种东西,在其中可以任意的固定在一个现在点,使得两个不 同的时间总是一个在先一个在后 。”这里的“时间”是一个哲学概念。
B.
朱自清《匆匆》写到“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 洗 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 。”这里的“时间”不是一个 概念而被作家形象化了,比概念更易于让读者领会。
C.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谈到:“ 热带人未见冰前,为之语冰,虽喻以物理生理二学,而不知 水之能凝,冰之为冷如故;惟直示以冰,使之触之,则虽不言质力二性,而冰之为物,昭然在前, 将直解无所疑沮。惟文章亦然,虽缕判条分,理密不如学术,而人生诚理,直笼其辞句中,使闻其 声者,灵府朗然,与人生即会 。”鲁迅以“语冰”的比喻告诉我们文学形象的逻辑严密性。
D.
《西游记》中的悟空是单个形象,而由白骨精、六耳猕猴等构成艺术形象则是一个整体形象。
E.
司空图《与极浦书》中说“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然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 势自别,不可废也 。”这里所说的“象”指的是某种单个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