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后,选出符合材料中的观点的正确选项。 反 然而 , 如何建立这样一个关于 “ 文学 ” 的普遍法则 ? 其建立的根据何在 ? 如果我们不能事先解决这个普遍法则 的建立依据 , 那么 ,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如前所述 , 在 “ 什么是文学 ” 的追问中 , 我们曾经简单地分析过它 的基 本意涵。即:在以语言为材料而形成的文字记载之中,什么样的文字记载可以称之为文学,它有什么特性 ? 或者 是 : 在以语言为工具的言说方式之中,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可以称之为文学,它有什么特性 ? 由此可见 , 无论哪种理解 , “ 文学 ” 皆与 “ 语言 ” 或者 “ 言说 ” 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确切地说 , “ 文学 ” 就是一种语 言现象 。 然则人类的语言究竟有什么功能与特性 , 语言学家已经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不过 , 无论语言学家对于语 言本身下了多少定义 , 但语言的交流与交际功能 , 或者说语言的传达功能 , 就是语言之所以成为语言的决定性因素。 这一点 , 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否认的。因此 , “ 文学 ” 既然是一种语言现象 , 那么 , 也就与一切语言现象没有区 , “ 文学 ” 同 样是一种交流与传达。就这一根本点而言 , “ 文学 ” 绝不是非功利的。同时 , 既然 “ 文学 ” 同样是一种交流与传达 , 则 “ 文学 ” 的语言与 “ 非文学 ” 的语言也就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 “ 文学 ” 也是一种交流与传达 , 那么 , 分析这种交流 与传达的先天特性 , 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关于 “ 文学 ” 的普遍概念。 所谓交流与传达 , 必须具备以下四种要素。其一 , 交流与传达的对象 , 即所要交流与传达的接受者。对象有尊卑 长幼、亲疏远近等不同的社会关系。其二 , 交流与传达的内容 , 亦即传达者向接受者所传达的某种东西 , 包括一切存 在与不存在、可感与不可感的林林总总。其三 , 交流与传达的方式 , 即交流与传达者所采取的言说态势。比如说 , 是 直截了当的耳提面命 , 还是迂回曲折的点到为止。其四 , 交流与传达的动机 , 亦即交流与传达者的主观意图。是善意 还是恶意 , 是赞扬还是指责 , 是倾诉还是教谕 , 是索取还是奉献 ; 因此 , 传达的意图不一而足。交流与传达的这四种要 素 , 其间的逻辑关系 , 可以借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 “ 四因说 ” 加以类比说明。当然 , 说 “ 借用 ” , 就不是完全 “ 相 等 ” 或 “ 相同 ” 。因为亚氏的 “ 四因说 ” 不仅具有神学目的论倾向 , 且其所谓 “ 动力因 ” 乃外在于事物本身 , 此二点皆为本 不取 , 因而仅止是术语的 “ 借用 ” 而已。职是之故 , 读者无须追究此 “ 四因说 ” 与亚氏 “ 四因说 ” 是否合辙 , 以免不必 要的误解与纠缠。准此 , 则交流与传达的 “ 四因说 ” , 即 : 交流与传达的对象 , 我们称之为目的因 ; 交流与传达的内容 , 我 们称之为质料因 ; 交流与传达的方式 , 我们称之为形式因 ; 交流与传达的意图或动机 , 我们称之为动力因。倘若 “ 四因 ” 不备 , 则交流与传达便不能实现。 —— 摘自程水金《 “ 文学是什么 ” 与 “ 什么是文学 ” 》,载《上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符合材料观点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