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浙江某出口公司与印度某进口商达成一笔总金额为6万多美元的羊绒纱出口合同,合同中规定的贸易条件为CFR NEW DELHIBY AIR,支付100%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装运朔为1999年8月间自上海空运至新德里。合同订立后,进口方按时通过印度一家商业银行开来信用证,通知行与议付行均为国内某银行,信用证中的价格术语为“CNF NEW DEL HI”,出口方当时对此并未太在意。他们收到信用证后,按规定发运了货物,将信用证要求的各种单据备妥交单,并办理了议付手续。然而,国内议付行在将有关单据寄到印度开证行后不久即收到开证行的拒付通知书,拒付理由为单证不符:商业发票上的价格术语“CFRNEW DEL HI”与信用证中的“CNF NEW DEL HI”不一致。得知这一消息后,出口方立即与进口方联系要求对方付款赎单,同时通过国内议付行向开证行发出电传,申明该不符点不成立,要求对方按照UCP的相关规定及时履行偿付义务。但进口方与开证行对此都置之不理,在此情况下,出口方立即与货物承运人联系,其在新德里的货运代理告知该批货物早已被收货人提走。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后来出口方不得不同意对方降价20%的要求作为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请对此案例加以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