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东部沿海沿地区的工厂、学校、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迁移。这场大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材料一 1933年,约30的故宫文物由北平运往上海。1936年12月,又从上海迁转。1937年8月,故宫文物奉令分三路紧急,经过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广西等省,辗转,于1939年先后到达贵州、四川,并妥善保存到抗战胜利。 —一摘编自《国宝大迁徙;民族文化遗产保卫战》 材料二 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学校和研究所的迁建工作。1938年2月,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峻岭,行程3500里,迁往昆明。学校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8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了382名学生,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天批率有成就的优务人才。 —一摘编自宫炳成《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 材料三 1938年春,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撤,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宜昌,向四川撤迁的各种大型设备、军工物资、文物等也先后运到宜昌,等候换载入川。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惟有走长。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航行。在这紧要关头,民生公司总经理调集公司的资金、船只和人员,在短短40天内,运送了人员150、货物100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地厂的物资。之后,西南地区很快建起一系列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 ——摘编自《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文物迁移期间国内时局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大以西南地区为目的地的理由, 并归纳大克服的主要困难。(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大的历史意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