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课作业: 阅读文章《 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写一篇 读 后感,字数不限,按时完成。 如果在几年前,你问我 “ 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 ,我会斩钉截铁大言不惭地回答: “ 恐怕在 20 万个父亲中,你才能找到一个像我这么了解孩子的人! ” 说这样的大话是有根据的。 — 在女儿的整个初中阶段,我们父女两之间经常进行有趣的谈话,老谋深算的我,常使女儿惊讶大叫: “ 怎么我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呀? ” 女儿进入高中以后,我算是领教了什么叫 “ 高考战车 ” 。每天 5 点半,她就要起床,自己匆匆吃点东西, 6 点多就出门了。晚上,我们只有晚饭的十几分钟时间可以聊聊,吃完饭她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关门,做作业直到深夜。我和女儿从容谈话时间急剧减少。我渐渐感到 “ 信息短缺 ” ,以往 “ 特别了解 ” 女儿的信心开始动摇。事实上,除了议论一下每次测验或考试的成绩,我们几乎来不及再聊点别的。 在女儿上高二的时候,没有和我商量,她告诉我 “ 要分文理科班了,我报了文科 ” 。我心头一震,心想 “ 大事不好 ” ,这意味着女儿对自己的理科前景作出了否定的评价。在理性上,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分什么文理科的(我甚至认为大学本科阶段也应该是 “ 通才教育 ” ),谁有权这么早就强迫一个 只能学什么呢?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 怎么可能对 自己 “ 适于 ” 学什么作出正确的判断呢?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 “ 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 女儿说: “ 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 ...” 这话让我怒火中烧,一个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摧毁学生的自信呢? “ 再想想怎么样?我认为老师说的没道理,你很正常,并没有偏科 ...”“ 你说没用,反正我得选一个! ” 我默然。家长和学生,竟只能屈服于现存的教育制度而毫无反抗余地 —— 哪怕它是如此荒唐!我读过不少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深知 “ 评价 ” 和评价的方式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因此,哪怕孩子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不好,我也是总是说: “ 这没关系,没准比还好,因为错过的东西印象更深! ” 但是我也感到,家长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小,因为你不 “ 专业 ” 、不 “ 权威 ” ,孩子做不出来的题,你通常也做不出来;你指导的作文,通常还会被判低分。很明显,在学校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时我深感恐惧:我几乎已经完全不了解女儿了 —— 每天能和她有效相处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要说 “ 了解 ” ,可怕没有人能比老师更了解孩子了。可是很遗憾,无论是每一学期一两次的家长会,还是学期结束时老师给孩子的评语,都丝毫不能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我相信与我有同感的家长多,那家长会实际上就是 “ 动员会 ” ,动员家长与学校一起来给学生施加压力,无论哪一科老师的讲话,都是形式多么 “ 严峻 ” ,希望家长 “ 督促,督促,督促 ”—— 每次家长会后,几个被点名留下的男人女人,那笃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 每个学期结束后,成绩单上照样有老师的评语,本来这是一个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大好机会,可惜,每次都是二三十个字,几乎是年年相同的套话 —— 两三个词的优点和两三个词的缺点 —— 有一次的评语绝对是学生的字体,看来老师自己根本就没有写评语的兴趣,干脆让学生干部代劳了。有一次女儿回家后很不情愿地告诉我,班主任老师让你晚上 10 点中给他打电话。 我诚惶诚恐地掐着表准时打过去,不出所料,一大堆 “ 必须及时改正 ” 的缺点 —— 老师大义凛然,刀刀见血,听得我头皮直发麻!女儿问 “ 老师说我了我什么 ” ,我犹豫了一下, “ 恩,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 考虑到老师对家长说话多少还会客气一点,我难以想象这些话当面对女儿说出来是个什么气势,我不能再雪上加霜。尽管我对女儿很有信心,觉得她是一个心智很正常的孩子,品行也没什么必须矫正的缺陷,但她的理科成绩确实有江河日下的趋势,老师对女儿的评价开始影响我, “ 也许儿真是缺乏理科方面的才能? ”“ 也许她真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 也许她学习真的不够努力? ” 我自己感到在给女儿打气时有些言不由衷了。 终于有一天,女儿迟疑地对我说: “ 爸,我厌学了 ...”“ 是吗? ” 我沉默无语,内心涌起一股可怕的绝望。我明白错不在女儿,是什么让她苦苦挣扎到高三,却突然丧失了自信和学习兴趣?她曾是一个多么快乐和不甘落后的女孩儿啊 ... 所有这些,大概就是当有可能脱离这种教育的机会来临时,我和女儿都没有犹豫的原因。 几乎丧失了学习自信的女儿,在美国会怎么样呢?她在陌生的英语教育环境中将遇到巨大的困难,这是我可以想见的,也许她一开始就会沦为班上最差的一名,美国老师会对这样的学生作什么样的评价呢?我简直不敢想下去,并且做好了让女儿再上两年高中的准备。仿佛在验证我的预计,进入美国两天,女儿就在邮件中告诉我, “ 大量的单词听不懂,所有的计算、作图都用计算机,我都不会 ...” 第一次美国历史考试女儿竟得了个 “F” 。 我心情沉重,但是别无退路, “ 这是正常的适应期,你一定会挺过去的! ” 听天由命吧!不久,似乎奇迹发生了。女儿好消息不断传来, “ 突破 ” 先从法语开始,女儿首次得了满分!女儿人说,一次法语课,有别的老师近来找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正忙着,她就给我聊了两句,我们老师过来以后说 “ 她刚从中国来 ” 。那个老师说 “ 我知道 ” 。我们老师又说 “ 法语就得了 100 分了 ” 。那个老师感叹: “Jesus (耶稣呀)! ” 这声惊叹让女儿心花怒放。很快,她的化学成绩又开始频频得满分,女儿给我的信写道:今天化学考试又得了 100 分。老师判完了卷子以后,拿给别的老师看,然后说: “ 班里没别人这样,这当标准答案了。 ” 正好有别的班的人来问问题,他几跟那人说: “ 问 Stephanie (斯蒂芬),她什么都知道。 ” 女儿的每次邮件,都要写几句老师对她的评价。让我惊奇的是,这些评价无一例外是赞扬,而且往往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赞扬, “ 你们要努力呀,否则将来你们要给 Stephanie 大工去了 ” 等等,女儿说 “ 我都不好意思了 ” 。这些赞扬有点象兴奋剂,不知为什么,女儿开始自信得让我感到陌生,一些我原来并未发现的特质似乎开始呈现。我不大有把握 “ 知道 ” 她了。 果然, 3 个月过去,女而 4 不经我同意,干脆地告诉我 “ 准备今年就申请大学 ” ,她甚至已经试着考了一次 “ 托福 ” 。我楞了一会儿,觉得女儿有点好高骛远, “ 托福 ” 能考个四五百分就了不起了,她什么时候见过这个世面呀!不久成绩出来了,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她竟考了六百多分。这成绩申请美国大学绰绰有余。女儿真的开始申请大学了。她告诉我其一个必要程序是中学老师的推荐信。 与中国的 “ 一考定终身 ” 完全不同,美国对申请入大学的学生采用复合评价,不仅要看你 “ 大学入学资格考试 ” 的成绩如何,你平时的成绩也占一定的比例,还要看你有什么特长,甚至做过多少时间的社会公益工作,中学老师的评价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我大大地担心起来,以往国内老师对女儿的评价言犹在耳,刚刚在美国学校里呆了几个月,美国老师怎么可能了解一个中国孩子呢?儿似乎忘了这件事。其后一段时间的邮件里,她绝口不提老师评价是什么。我想糟了,美国是个信用社会,老师向大学推荐学生关系到自己的声誉,绝不会像中国人通常认为的是个 “ 人情 ” ,拣好话说就是了。 也许,美国老师是否愿意推荐女儿都是个问题 —— 女儿不提,我也不好问。又过了时间一段,我接到厚厚的一封信,是女儿从美国寄来的。打开一看,是 4 封美国老师给大学的推荐信!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悠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