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后博士生的“汽车科研梦”(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创始人介绍)引用自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53356 根据实际情况有删减 10月14日的晚上,厦门大学的上弦场座无虚席,当主持人念到“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总冠军是北京理工大学项目‘中云智车——未来商用无人车行业定义者’”时,长舒了一口气。而对于场下的近万名观众而言,这个年轻人的谈吐成熟,带来的项目无懈可击,得到冠军并不意外。 和其他团队不同,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只“安排”了自己一人来厦门参加比赛。按他的话说,团队的成员了,不仅要忙于学业,还要忙于11月的中国大学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比赛。比赛结束的当天,匆匆与厦门市谈妥了项目落地及投资引进的事宜,第二天就踏上回京路。 90后男孩的汽车梦 在厦门的几场比赛中,每每在介绍自己简历的时候都会引起台下一阵阵的赞叹声。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在读博士,他已经出版了两部专著,发表了SCI/EI论文数十篇,拥有发明专利近30项,曾作为唯一的90后入选了2016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并入选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2013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7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 一系列的光环,源于这个男孩的汽车梦。 “我从小就喜欢汽车,和很多小男孩一样。”2009年,刚参加完高考的估分填报志愿,便填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车辆工程系。神奇的是,高考分数下来和自己估的分数一样,他如愿以偿地来到北京继续他的汽车梦。 “那时候太小了,17岁,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当时,方程式赛车刚刚引入我国不久,跟北理工平行的很多重点工科院校都投入了研发之中。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学校的方程式赛车队,随即他就对方程式赛车的研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从那时起,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本专业本科到博士的所有课程,还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汽车动力学领域著作及文献。 2011年,他进入了人才济济的方程式赛车工作室。于是,在这个北理工北门附近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工程训练基地,他一做就是7年。 当时,这个研究领域在国内刚刚开辟,还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时间和队友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就像是老师给你留作业,却没有公式告诉你。”为了建构一个适用于北理工方程式赛车队的理论体系,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苦读生涯。早上五六点钟起来,夜里一两点钟睡觉。不论寒暑,没有假期。 “无人驾驶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能否掌握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关系到在这一次世界智能汽车产业变革升级的历史机遇中,我国能否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迈进之梦,更关系到我国未来新一代陆军装备发展的强军梦想。”在此次大赛的闭幕式中,作为冠军代表近300万名参赛学生发言时这样说。 “2016年,我们正在研发无人驾驶赛车,当时听说有别的国家也在做这件事,我们就想一定要争个‘第一’,让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赛车是由我们中国人研发的。于是没日没夜的熬了很多天,我们研发出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赛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其实我们团队经常会做这样的一些事,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不惜一切,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更不惜一切。”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在看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并真正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值得的。 “学术往往存在于论文上,但我想要让学术成果实现产业应用,真正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我们想把北理工学生科技创新的格局再往前推进一步,从创新到创业,在国家的大潮下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今年2月,团队启动了“中云智车”项目,应用团队在赛车领域所积累的技术及经验,从事特定场景无人车的整车研发、生产和运营,目前已推出小型通用全线控底盘“中云1.0”等一系列成果,在北京国际、世界智能车挑战赛等展会上均有亮相,也让他们一举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总冠军。 据了解,“中云智车”已经形成了“模块化级无人车通用底盘 订制化功能上装及算法”的无人车整车研发与生产新模式,推动无人物流车、无人摆渡车、无人运货车、无人军用车等特定场景无人车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团队已与多家物流电商、大型工业园区达成战略合作,生产基地完成建设,预计年产能超1200台。